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档案工作新高地——上海市青浦区档案部门融入一体化发展综述
2019-11-08 17:22:00
一位伟人爱民为民、执着求实务实的品格,激励示范区档案工作“心系百姓、为民服务”的宗旨方向
出生在青浦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激励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近年来,青浦区档案工作实现了272个村居档案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了18个门类民生档案的全市“一网通办”,实现了辖区全部11个街镇中心、7个社区分中心以及32个村居查询事务受理的末端连通。当前,区档案馆正在积极争创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民生服务也将升级换代。
但对标“一体化、高质量”要求,档案工作还存在“区域共享的结合度不高、区域服务的便捷度不高、区域保障的深入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档案部门着力在“宽、快、深”上下功夫。
首先是拓宽覆盖面。在种类上,针对区域三地民生档案可查询类项少的实际,通过相互对接、多方协调、统一规范,基本实现“由一到多、由点到面”,争取逐步扩展到独生子女、社员建房、知青下乡等18类民生档案。在内容上,重点覆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文化建设、社区发展等涉民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和利用。在点位布设上,通过相互借鉴、评星创级,区域三地的街镇、村居档案数字化覆盖率加速提高,切实为互通共享夯实了基础。
其次是加快便捷度。通过统一协议标准,统一查询口径,统一认证确认,逐步实现由目录数据查询到认证查询,再到“不见面”查询,让异地变同地、人工传递变信息交互,真正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出门。
最后是深入基层保障。一方面,加大基层村居库房、机房等硬件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尽快改造升级,确保基层村居融入区县的“快车道”和“高速路”。另一方面,通过专题培训、网上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加大区域内基层一线业务指导培训力度,切实让基层一线适应变化,提升素质,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一方水土、同宗同源,孕育江南水乡品牌,承载示范区档案工作“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动力源泉
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同饮一湖水,同说一方言,地理风貌、人文习俗,一脉相承、同宗同源。近年来,两区一县相互走访、共同签订文化传播合作协议,相互研讨、共同确定文化传播的主题和建设方向。
但对标“一体化、高质量”要求,还存在“文化传播载体选择不够具体、不够经典,档案历史挖掘不够深入、不够精致,传播平台的搭建不够综合、不够多样”等问题。为此,档案部门着力在“立品牌、抓特色、扩手段”上下功夫。
首先是讲好一个故事。太浦河连接太湖和黄浦江,贯通区域三地,是区域三地的母亲河,也是区域三地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讲好太浦河故事,对区域的认同、三地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区档案部门紧盯品牌效应,通过访察民情、深挖历史,力争用一个个故事来演绎太浦河的人、太浦河的桥、太浦河的治理、太浦河的变迁,让乡情再现,让乡愁再续,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浓浓的同乡之情。
其次是搭建两个平台。三地档案部门努力搭建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用平台交互文化、传播思想。在线上,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在各级宣传部门的牵头下,建立示范区线上档案文化矩阵,设立长三角示范区档案微信公众号、APP、微博等,把鲜为人知的档案历史、档案文化发送给三地群众。在线下,广泛开展国际档案日协同展览、档案交流论坛、档案主题讲堂等活动,利用市民广场、城市绿地以及遍布城市的宣传屏,讲档案纪实、档案历史、档案知识、档案服务,扩大档案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激发民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是打造三条线路。“红色”革命线路,整合三地“红色资源”,以共产党人在上海地区开展早期农村革命斗争、新四军江南游击战、太湖剿匪等为主题,再现三地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献身报效国家的英雄事迹,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绿色”生态线路,以湖、河、浜、泾为纽带,以公园、绿地、乡村为节点,用档案视角展现区域内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绛色”历史线路,将朱家角、同里、西塘等历史名镇有机联系,把区域内的古镇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凸显出来,用档案讲述发展历程,诠释文化经典,加深了解,增进融入,促进一体化发展。
一个梦想,提升创新创造品质,开创示范区档案工作“闯出路子、走向世界”的愿景希望
青浦朱家角人陆士谔在100年前所写的小说《新中国》中,精心勾画了“市内有地铁,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办,黄浦江上建成浦江大桥”等场景,而如今越江地铁大桥早成现实,世博会也结缘上海,历史不谋而合,预言也圆梦成真。敢为人先、敢于创造就是上海品质、上海精神。作为档案人,也必须先行先试,未雨绸缪,立言立行。近年来,区档案部门借助市区两级合作机制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办公室联系人制度,积极复制推广如首届进博会大型活动档案收集整理的有效做法,利用有限经费在区域内征集民间档案。
但对标“一体化、高质量”要求,还存在“组织运行不够高效有力、人才队伍建设不够专业过硬、法规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等问题。为此,档案部门要着力在“新机制、新队伍、新规范”上下功夫。
首先,建立高效能的新型运行机制。示范区涉及两省一市,与以往的经济特区、自贸区以及最新成立的临港新片区的单一管辖有所不同,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前期初步协议的基础上,相关档案部门按照轮流主办、轮流负责、轮流确定主题的方式,按年度计划开展主题宣讲、大会研讨、特色展示、民众互动等相关活动,这样既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展现各自特点,便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其次,锻造高质量的新型人才队伍。通过调研了解,档案工作队伍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才少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有必要让基层一线的人员有编落编、无编定岗,并定期统计人员信息,及时上报至组织部门,防止人员年年调动、随意换岗;让具备一定专业基础、静心研究的人员,在三地交流见学、交叉任职,针对档案修复、档案鉴定、档案保护特殊技能,通过专家教授带、参与重大事项练、对照一流标准考等方式,建立档案人才库;让具备培养价值、专业技能强的人员,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确保示范区档案工作始终处于国际水准,真正成为档案行业的“领头雁”和先行者。
最后,制定高标准的新型工作规范。一方面,统一区域内档案的接收、管理、存储、利用和研究标准,打破建制束缚、加大开放力度、引进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全新的《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档案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待正式实施后再根据各方建议,定期修订、定期发布,使档案工作优质、高效、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大力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单套制的管理办法,充分借鉴进博会档案服务管理运行模式以及区域内各自的成功经验,对相应制度规范进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真正发挥区域内档案工作示范引领和突破提升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作为档案人,我们要牢记使命,紧抓发展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敢为天下之先,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民生,更好地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中西部城市档案馆合作交流会在蓉召开 “守护蓉档”创新档案文化宣传
下一篇:最后一页